中国骄傲!“奋斗者”号载人潜水器潜入深度10909米海底相当于2000头非洲象踩在人背上
国之重器又传来好消息!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,中国“奋斗者”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,坐底深度10909米。
10909米是什么概念?来看一组数据:
从百米浅海到万米深海,中国载人深潜事业劈风斩浪的几十年,我国先后突破了多项核心深潜技术。现在,让我们回顾那段历史,感受中国一代代深潜人的“深蓝梦”。
7103救生艇是中国第一艘载人潜水器,自1971年开始研制,1986年成功。虽然它只能下潜300米,航速也只有四节,但也是那个年代最先进的救援型载人潜水器。
接到下潜命令后,蛙人小队就会帮助潜器脱钩,潜器就开始注水下潜。
●10898.5m,这是2012年卡梅隆搭乘的“深海挑战者”号下潜到达的深度。
但“深海挑战者”号球舱太小,连五六岁的儿童都很难站直,无法搭载更多的科学家和科研设备。为了能在里面连续待上6个小时,卡梅隆甚至要专门练习瑜伽。
与十年立项、十年研制的“蛟龙”号不同,我国第二代载人潜水器——“深海勇士”号,从研制立项到海试交付只用了短短八年,且国产化程度更高,实用性更强。
网友纷纷为小女孩点赞:
你小时候和爷爷奶奶/姥姥姥爷
马里亚纳海沟被称为“地球第四极”,其最深处接近11000米,也就是珠穆朗玛峰顶上再叠一座西岳华山的海拔高度……
“奋斗者”号如何承受万米深潜重压?
从出发到回家,“奋斗者”号会经历什么?
截至12日4时50分,历经一整夜救援,成功转移21名被困驴友,转运1名伤重人员。(完)
与世界上的其他潜水器相比,“深海挑战者”号的球舱的厚度相差不多,但大小却不到它们的一半,可谓“皮厚馅小”,这也是卡梅隆能够抵达万米的原因。
接警后,昆明消防支队调动宜良大队、国家山岳救援昆明大队6车33人,携带专业救援器材,深入峡谷河道搜寻,历经3小时搜寻到被困17名驴友,转移至安全位置。另安排16人利用担架、绳索等器材,将伤员通过峡谷悬崖转运至安全位置,引导陪护的4名驴友疏散。
“一下子很想爷爷奶奶
经过几个小时的漫长归程,“奋斗者”号就会浮出海面,醒目的桔红色涂装和装载的GPS信号发射器会让母船迅速找到“奋斗者”号,“奋斗者”号只需依照之前的布放流程原路返回,就能平安返回母船。
图为消防人员成功救援被困驴友。昆明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
“小时候爷爷也经常载我”
也有网友回忆起自己小时候
在茫茫大海上,如果把“奋斗者”号看作是前往深海的交通工具,那么从出门到完成任务后平安归来,这一路上“奋斗者”号会经历什么呢?
而“奋斗者”号下潜的马里亚纳海沟一万米处,水压超过110兆帕,相当于2000头非洲象踩在一个人的背上。
“爷爷心里一定暖暖的”
当母船想要与“奋斗者”号联系时,就需要使用无线电通信甚高频通信系统。 建立通信后,就可以等待母船上的指挥中心下达命令了。
有过哪些温馨的记忆呢?
8年前,加拿大导演卡梅隆就曾乘坐着“深海挑战者”号,成功挑战了马里亚纳海沟。而抗压的关键在于它结实耐压的球形载人舱。
和爷爷奶奶在一起的温馨场景:
在临近海底后,潜器会抛掉第一组压载铁使自己达到悬浮在水中的均衡状态,并按照作业计划进行海底作业。完成作业后,潜器会抛载掉第二组压载铁,使潜器所受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,上浮返航。
为了保证载客量,载人舱要足够大;而为了减轻潜水器的负担,球舱又不能太重。为了承受万米海压,做成又大又轻又坚固的载人舱至关重要。
奶奶总是给我扇扇子”
三名潜航员会在潜器推出前进入内部,在舱内进行通电检查,确保设备运转正常。
国产新型钛合金材料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。
●113米,这是一名法国潜水员创造的裸潜纪录;
小孙女坐在自行车后座上 爷爷推着车子往前走
面对如此巨大的压力,“奋斗者”号该如何“抗压”?世界上其他到达过这里的载人潜水器又是怎么做的?
“奋斗者”号就像是前往深海的交通工具。出门在外,首先需要确认好下潜海域的水文、气象和地形信息,之后要对“奋斗者”号进行充油、充氧以及充电。
2010年7月,中国第一台自主设计和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“蛟龙号”下潜深度达到了3759米,中国成为继美、法、俄、日之后,世界上第五个掌握3500米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。2012年6月27日,这艘7000米级载人潜水器完成了它的终极挑战,最终将记录保持在了7062米。“蛟龙”号还拥有世界先进的悬停和自动驾驶功能,可以抵御海流的干扰,工作时稳稳地“定”在海底。
想给他们打个电话了”
之后,A架的两台液压臂会将潜器提起、移动、下放,最终布放到海面上。
这时,舱门紧闭的“奋斗者”号就形成了一个密封球体,彻底将外部的海水和空气隔绝开来。
让风扇能够靠爷爷近一点
●332米,这是人在借助水下呼吸器后下潜到的最深纪录;
这样,活力满满地“奋斗者”号,就可以从停放车间由轨道推出,到达母船艉部,通过A架向海面布放了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中国探索海洋的深度也在随之变化,比如1986年的“海人一号”,1994年的“探索”号等,这些越潜越深的潜水器为水下定位、声纳探测、抗压材料和机械控制等诸多领域积累了经验。
图为消防人员深夜搜救。昆明市消防救援支队供图
●10米,这是普通人在不携带任何潜水装备 可以下潜到的深度;
经过多年的不断优化和上千次的测试,中国自主研制的新型钛合金终于问世。强度高、韧性好,可以容纳最多3名乘客安全地在海底进行科考任务。现在,“奋斗者”号终于可以顶住巨大的海底压力,安全载人潜入万米深海。
关于潜水器 这些事情你必须知道